English

时代、生活与写作

1999-0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 均 我有话说

其实这个题目应该颠倒过来,因为写作之于艾青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点和现代史上那些自我异化和两栖式的文坛人士迥然相异)。在艾青的写作生涯中,“时代”问题始终占据着他思考的中心位置。正是在对“时代”问题的独特处理中,艾青写出了一代名诗。从30年代动荡岁月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到70年代“归来”时的《鱼化石》、《光的赞歌》,艾青的诗歌就像地震仪一样记载了时代的震痛和人们心灵的移轨。在我看来,程光炜先生的《艾青传》正好呈现了这样一个对时代无限敏感的“写作中的艾青”。而且,如同程先生在题词中所言——“谨献给三四十年代的作家”,《艾青传》不仅以详尽严实的史料和谨慎独到的剖析探讨了诗人和时代的关系,更让人“意外”的是程先生以艾青为个案,描述了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在家园剧变、时代的颠沛流离中人生的抉择、心灵的探求与时代、命运的关联。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它就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而可称之为一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艾青这样谈到写作和自己的生活的关系:“我写作,写作,第三个还是写作——人生在我的活动里显得多么简单。假如有一天,我对自己的写作生活起了怀疑,那一天当是我的末日”。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苛求自己,无论是在战乱岁月的流浪与监禁中,还是在解放后的“领导”与“囚徒”生涯里;无论是在大后方的生活与交友,还是在延安期间的“思想转化”,写作都是他凛守的令旨。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虽然事实上进步得很慢。即使我休息了,我的脑子还是继续在为我的诗而转运着。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在《艾青传》中,我们外处都可看到艾青为了“安心写作”而作的人生抉择和所付出的“代价”。写作实际上是艾青的生活方式,甚或是笼罩于其上的命运。

作为一个诗人,艾青也是难免种种和历史的关联的。1945年10月,当艾青以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的身份再次跨越黄河时,他想起了8年前第一次光顾这条伟大河流时的自己,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流亡的知识分子。而此时抗战已然胜利,艾青分明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命运的力量。程先生在此分析道:“19世纪末以降,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都是这样或那样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荣辱与共,所以,每个人在历史紧要关头的选择,都不能不和民族的重大选择发生直接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个人不得不以某种方式从属于自己所在的伟大的时代;另一方面,它又把这种‘从属’纳入心灵是否幸福、是否有意义的范畴里加以判断与检验。这种精神生活的二重性,就像两根合声的琴弦,每当不协调时,必然会发出悲鸣。可以说,一代代文人都难逃历史的这种规定。”

中国知识分子的这种“宿命”同样体现在艾青身上。艾青首先感受到“时代”的存在,他说:“属于这伟大和独特的时代的诗人,必须以最大的宽容献身给时代,领受每个日子的苦难像是那些传教士之领受迫害一样地自然,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然而,在对“时代”问题的处理上,艾青并不像当时一窝蜂的“抗战诗”一样,而是注重从个人、从生命的角度去挖掘。艾青认为生命是高于一切的,惊天动地的战争,个人的荣辱功过,无不在生命的过程中得到检验,需要被其证实是否有意义的,还是毫无意义可言,其他则是无关紧要的。程光炜分析说,正是艾青诗学中的“生命观”,才使其诗歌的艺术价值高于写“抗战诗”、“贴近现实”的同辈。

政治性和艺术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思维怪圈,程先生谈道:“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中……操纵、掌握、决定着其命运的,即是‘政治与艺术结合’这个思维的怪圈:作家先是强调政治,但政治的逐渐‘左’倾必然导致艺术品格的低落;在作家方面对此自然有所警惕,于是有产生‘艺术性’、‘艺术规律’的呼吁,但是‘艺术性’的追求结果又会导致文艺作品在‘政治方向’上的偏差……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政治性与艺术性很难合一的年代里,中国知识分子必然要面临一种痛苦的内在的矛盾和人格分裂。”艾青是怎样对待这个矛盾的呢?在前期他显然回避了这个矛盾,但到了后来,身处“政治性”的“语境”中,艾青又怎能逃避呢。后来艾青经过思考,自信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人人生活在政治中,就像生活在空气中一样。这种把政治泛化的做法实际上是以另一种方法回避了矛盾。然而由于过多地趋向政治性,艾青在这一时代诗歌艺术水准的下滑也是有目共睹的。

法国诗人圣-琼·佩斯在获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时说道:“对诗人没有更多的要求,如果他能体现自己时代历尽创伤的良心的话。”艾青正是这样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诗人。程光炜先生以诗人的洞察力和学者的严谨描写了这位处于“时代、生活与写作”中的诗人,某种程度上,程先生也描写了本世纪中国第二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并将其相互映证,从而使我们再一次洞察到历史深处的“秘密”。

(《艾青传》,程光炜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23.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